招考网【官方站】权威信息发布平台!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升学考试 > 自学考试 >

高考诗歌鉴赏:句子赏析题的审题和答题

时间:2015-03-04 22:10来源: 作者: 点击:
高考诗歌鉴赏:句子赏析题的审题和答题1.审题(1)句子赏析题在题干用语上都使用“赏析”二字。如“请赏析××句”或“请从××角度赏析××联”。(2)句子赏析题有定向与非定向两种赏析角度。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、自由度大的题型。它可以规定赏析角度
  核心提示:高考诗歌鉴赏:句子赏析题的审题和答题1.审题(1)句子赏析题在题干用语上都使用“赏析”二字。如“请赏析××句”或“请从××角度赏析××联”。(2)句子赏析题有定向与非定向两种赏析角度。赏析题是一种综合...

诗歌:句子题的审题和答题

1.审题

(1)句子赏析题在题干用语上都使用“赏析”二字。如“请赏析××句”或“请从××角度赏析××联”。

(2)句子赏析题有定向与非定向两种赏析角度。

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、自由度大的题型。它可以规定赏析角度,如从炼字的角度、虚实结合的角度;也可以不规定赏析角度,自选角度。

2.答题

答好这种题型有三个关键词:角度、效果、分析。

(1)角度

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。除定向赏析外,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?

主要有内容角度和艺术(形式)角度。内容角度,主要是从句子意思、描写情境、上下文意、诗作标题、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。艺术(形式)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。另外还有意象、语言等角度。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,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。一般而言,要从内容(句意和情感)与表达技巧[有时兼及意象、语言(炼字)]两个角度同时切入。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、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。如顾及语句位置特点,可考虑结构角度。到底从哪一个或哪两个角度切入,是因诗而异的。一般而言,应从特征最明显、最突出的角度切入,类似于表达技巧中的“大中取特、多中取主”。

(2)效果

这是与“角度”相并列的答题关键词。换言之,答好这种题型,既少不了“角度”,也少不了“效果”。赏析句子之妙,所谓“妙”,就是使用了什么办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。在古诗中,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:写景、造境、达情。

(3)分析

“分析”并不能与“角度”“效果”相并列,因为“分析”是具体的答题方法,即要能对角度、效果展开分析。“赏析”,“赏”是指“角度”“效果”;“析”是指“分析”,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、令人信服地写出来,不能笼统空泛,要结合具体诗句、词语进行分析。

边练边悟

1.下面这首,然后回答问题。

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

杜 甫

兵戈不见老莱衣②,叹息人间万事非。

我已无家寻弟妹,君今何处访庭闱?

黄牛峡③静滩声转,白马江寒树影稀。

此别应须各努力,故乡犹恐未同归。

注 ①本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所作。②老莱衣:相传为春秋时隐士,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,模仿儿童,使双亲欢娱。③黄牛峡:位于宜昌之西。

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。
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①以静衬动。“黄牛峡静滩声转”,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,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。②寓情于景。“白马江寒树影稀”描写江边寒风刺骨、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,表达了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。③虚实结合。“黄牛峡静滩声转”属虚写,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;“白马江寒树影稀”属实写,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。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。“黄牛峡静滩声转”,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;“白马江寒树影稀”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。

赏析 诗发端即不凡,苍劲中蕴有一股抑郁之气。作者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,然而在他这个时候,干戈遍地,已经很难见到了。这就从侧面扣住题意“觐省”,并且点示出背景。第二句,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,突破“不见老莱衣”这种天伦之情的范围,而着眼于整个时代。“安史之乱”使社会遭到极大破坏,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了。作者深感人间万事都已颠倒,到处是动乱、破坏和灾难,不由发出了声声叹息。

三、四两句,紧承“万事非”而来,进一步点明题意。送友人探亲,不由勾起作者对骨肉同胞的怀念。在动乱中,作者与弟妹长期离散,生死未卜,有家等于无家,这也正是“万事非”中的一例。

五、六两句,描写分手时作者的遐想和怅惘。作者伫立白马江头,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,扬帆远去,已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,他还在凝想入神。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,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。这时作者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,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,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,虚实相生,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。水声回响不绝,韩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远,作者的离情别绪也被曲曲弯弯牵引得没完没了。

尾联更是余音袅袅,耐人咀嚼。出句是说,分手不宜过多伤感,应各自努力,珍重前程。“此别”,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;“各”字,又双绾行者、留者,也起到收束全诗的作用。“犹恐”二字,用得很好,隐隐流露出作者对未来的担忧,与“叹息人间万事非”前后呼应,意味深长。

2.阅读下面这首词,然后回答问题。

贺新郎·九日

[南宋]刘克庄

湛湛长空黑,更那堪、斜风细雨,乱愁如织。老眼平生空四海,赖有高楼百尺。看浩荡千崖秋色。白发书生神州泪,尽凄凉、不向牛山滴。追往事,去无迹。

少年自负凌云笔,到而今、春华落尽,满怀萧瑟。常恨世人新意少,爱说南朝狂客。把破帽年年拈出。若对黄花孤负酒,怕黄花、也笑人岑寂。鸿北去,日西匿。

请赏析本词末句“鸿北去,日西匿”。
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答案 ①末句以景结情,写景寓情。(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)

②写天际广漠之景物,与首句相呼应。(从结构方面赏析)

③目送飞鸿北去,心向故国神州;眼看白日西下,则是忧虑国势殆危。(从内容方面赏析)

④鸿雁北去,白日沉沉,意境苍茫,寓无尽意于寥寥景语。(从意象、意境方面赏析)

⑤意象凄凉,境界开阔,既豪放,又深婉。(从词风方面赏析)

解析 该题为多角度赏析佳句的典例。具体见题目答案。

赏析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。首三句先以“湛湛长空黑”烘托出胸中块垒。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,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,真是“满城风雨近重阳”,使人心乱如麻,愁思似织。下面四句说平生目空一切,作者自称“一生枘凿,壮夫瞋懦,通人嫌拗”(《水龙吟》)。“高楼百尺”,用刘备语,刘备与许汜共论天下英雄。百尺高楼,是指英雄志士登临望远之所。

接着四句是登高楼后触目伤怀。自己本是一介书生,如今垂垂老矣,忧国之心尚在,个人受谤废黜都不介意,只有恢复神州,是他的最大心愿。面对千崖,联想起唐代杜牧在池州刺史任上写下的《九日齐山登高》诗末两句云:“古往今来只如此,朱山何必独沾衣?”作者在此认为不必为个人得失计较,同时也突出“神州泪”之可贵。

下片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,颇思有所作为。“到而今”两句写现在,与前面形成鲜明对照,叹息如今已是才华消尽,只余暮年萧瑟之感。“常恨”三句,结合九日登高题意,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,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,遇到重阳节,总爱提东晋孟嘉落帽故事。“若对”两句,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忧国志士,他们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,并不追慕魏晋风度,而是对“时事祇今堪痛哭”的现状感到忧心如焚而又无能为力。

末两句以登高作结,雨消云收,暮色渐至,下如江淹《恨赋》所云:“白日西匿,陇雁北飞。”秋天鸿雁南来,明春仍然北去,北上恢复神州的大业却遥无实现之日,眼看白日西下,象征国势危殆,令人痛心。自己老眼平生,壮志难伸,亦只能长歌当哭,借酒浇愁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织梦二维码生成器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