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阅读训练:《静虚村记》阅读答案(2)
时间:2013-11-05 23:34 来源: 作者: 点击:次
《静虚村记》 贾平凹 (1)如今,找热闹的地方容易,寻清静的地方难;找繁华的地方容易,寻拙朴的地方难,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,就更其为难的了。 (2)前年初,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。 (3)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,西五里是火车西站,东七里是火车东站,北去二十里地,又是一片工厂,素称城外之郭。奇怪台风中心反倒平静一样,现代建筑之间,偏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。 (4)常有友人来家吃茶,一来就要住下,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讨论,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,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,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,如宋代的青瓷,质朴,浑拙,典雅。 (5)我家里不栽花,村里也很少有花。曾经栽过多次,总是枯死,或是萎琐。一老汉笑着说:村里女儿们多啊,瞧你也带来两个!这话说得有理。是花嫉妒她们的颜色,还是她们羞得它们无容?但女儿们果然多,个个有桃花水色。巷道里,总见她们三五成群,一溜儿排开,横着往前走,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,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。我家来后,又都到我家来,这个帮妻剪个窗花,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。什么花都不长,偏偏就长这种染指甲的花。 (6)啥树都有,最多的,要数槐树。从巷东到巷西,三搂粗的十七棵,盆口粗的家家都有,皮已发皱,有的如绳索匝缠,有的如渠沟排列,有的扭了几扭,根却委屈得隆出地面。槐花开放,一片嫩白,家家都做槐花蒸饭。没有一棵树是属于我家的,但我要吃槐花,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。虽然不敢说我的槐树上有三个喜鹊窠、四个喜鹊窠,但我的茅屋梁上燕子窝却出奇地有了三个。春天一暖和燕子就来,初冬逼近才去,从不撒下粪来,也不见在屋里落一根羽毛,从此倒少了蚊子。 (7)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,水是甜的,生喝比熟喝味长。水抽上来,聚成一个池,一抖一抖地,随巷流向村外,凉气就沁了全村。村人最爱干净,见天有人洗衣。巷道的上空,即茅屋顶与顶间,拉起一道一道铁丝,挂满了花衣彩布。最艳的,最小的,要数我家:艳者是妻子衣,小者是女儿裙。吃水也是在那井里的,须天天去担。但宁可天天去担这水,不愿去拧那自来水。吃了半年,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,肤色愈是白皙,我也自觉心脾清爽,看书有了精神、灵性了。 (8)来求我的人越来越多了,先是代写书信,我知道了每一家的状况,鸡多鸭少,连老小的小名也都清楚。后来,更多的是携儿来拜老师,一到前夕,人来得最多,提了点心,拿了水酒。我收了学生,退了礼品,孩子多起来,就组成一个组,在院子里辅导。村人见得喜欢,越发器重起我。每次辅导,门外必有家长坐听,若有孩子不安生了,进来张口就骂,举手便打。果然两年之间,村里就考中了大学生五名,中专生十名。 (9)小女来时刚会翻身,如今行走如飞,咿哑学语,行动可爱,成了村人一大玩物,常在人掌上旋转,吃过百家饭菜。妻也最好人缘,一应大小应酬,人人称赞,以至村里红白喜事,必邀她去,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。而我,是世上最呆的人,喜欢静静地坐着,静静地思想,静静地。村人知我脾性,有了新鲜事,跑来对我叙说,说毕了,就退出让我写,写出了,嚷着要我念。我念得忘我,村人听得忘归;看着村人忘归,我一时忘乎所以,邀听者到月下树影,盘脚而坐,取清茶淡酒,饮而醉之。一醉半天不醒,村人已沉睡入梦,风止月瞑,露珠闪闪,一片蛐蛐鸣叫。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。 1982年 (选自《抱散集》,作家出版社1994年9月第2版) 11、纵观全文,请概括“静虚村”的特点。(3分)
12、第4语段中有一划线的句子——“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,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,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”,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。(3分) [ 13、《静虚村记》通篇都是日常生活的记录,却显得韵味隽永,人称“含魅的叙事”,这归根结底源于作者对生命存在的一种诗性体验。请你在第5、6、7三段中选择其中一例,展开具体的阐述。(4分)
14、《静虚村记》让人所悟几近禅味,禅的本质是追求自然适意、清静淡泊的生活,但文中却写到“一到前夕……我收了学生……在院子里辅导……村人见得喜欢,越发器重我”,这有没有矛盾,为什么?(4分)
15、文章以“静虚村记”为题,有什么深刻含义?(4分)
《静虚村记》:福清教育网整理 11、清静、拙朴、温馨(或与“和谐”等相同意思的词)(3点,各1分) 12、作者用比喻的手法(1分),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是一块现代建筑之间难得的原始古旧的净土(1分),并流露出对这块自己发现的净土的喜爱之情(1分)。 13、如:村里很少有花,原因在于这里的女儿们太娇太美,花儿自惭形秽,不敢来此生长;“我”家茅屋梁上的燕子从不撒下粪来,也不掉落一根羽毛,仿佛通人性;村巷中的泉井,水质甘甜,妻女吃后头发愈加乌黑,肤色更加白皙,而我吃后则心脾清爽,更有精神与灵性,这正是甜甜的井水的生命的气息。(4分,摘抄2分,分析2分) 14、不矛盾。贾平凹确实追求清静淡泊的生活,而这种追求已经渗透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与对生活的热情。“一到前夕……我收了学生……在院子里辅导作文……村人见得喜欢,越发器重我”,这正是对儒家的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”,即进则建功立业、退则著书立说以教世人的精神的传承,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(4分)(意思对即可) 15、(1)“静虚村”是一个偏离市区的地方,原始、古旧,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浸染。(2分) (2)面对都市的繁杂,贾平凹渴望回到一种虚静当中去,命名“静虚村”也正凸显了他所崇尚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。(2分) (责任编辑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