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考网【官方站】权威信息发布平台!移动版

主页 > 升学考试 > 中考试题 >

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

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
 
欧阳修  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,花坞苹汀。十顷波平,野岸无人舟自横。 西南月上浮云散,轩槛②凉生。莲芰③香清,水面风来酒面醒。   【注】①指颍州西湖。神宗熙宁四年,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,回到颍州私第居住。   ②轩槛:长廊的栏杆。③芰:指菱。   (1)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“西湖好”,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。(4分)   (2)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?(3分)  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  (1)作者通过视觉、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“西湖好”。①视觉上,作者看到残霞夕照,花草繁茂,岸幽湖平,月上云散,写出了西湖的美景;②触觉上,作者手触轩槛,感到清凉,微风拂面,倍感清爽;③嗅觉上,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,沁人心脾,倍感惬意。   [4分。答出一种感观1分,对应分析1分;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。意思对即可。]   (2)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,悠然闲适之情,超凡脱俗之情。   [3分。“喜爱”,1分;“悠然闲适”,1分“超凡脱俗”,1分。意思对即可。]  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    “残霞夕照”是天将晚而未晚、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。“夕阳无限好”,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。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美,而是说“霞”已“残”,可见已没有“熔金”、“合璧”那样绚丽的色彩了。但这时的西湖,作者却觉得“好”。好就好在“花坞苹汀”。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,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,无一字道及情,但情却寓于景中了。“十顷波平 ”,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《 采桑子》里写的“无风水面琉璃滑”。波平如镜,而且这“镜面”浩渺无边。“野岸无人舟自横”,这句出自韦应物《滁州西涧 》诗“ 野渡无人舟自横”。作者改“渡”为“岸”,说明“舟自横”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,因此这“无人”而“自横”的“舟”,就更衬托出了此刻“野岸”的幽静沉寂。     “西南月上”,残霞夕照已经消失。月自西南方现出,因为不是满月,所以虽在“浮云散”之后,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。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,见出作者用笔之细。“轩槛凉生”,这是人的感觉。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。至此可知,上片种种景物,都是在这“轩槛”中人的目之所见,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。这里,作者以动写静,一切都是静悄悄的,一点声音也没有,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。     “莲芰香清,水面风来酒面醒。”“水面风来”,既送来莲香 ,也吹醒了人的醉意。原来他喝醉了酒,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“西湖好”的美景中。这位颍州西湖的“旧主人”怀着无限深情,谱出了一曲清歌。    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,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。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。 (责任编辑:86zhaokao.cn)